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3月31日在北京宣布,中航聯創平臺——“愛創客”正式上線運行,標志著國家提出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后,我國首個大型產業互聯創新創業平臺正式啟動。
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林左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近年來,傳統的經濟形態面臨著巨大下行壓力,如何實現轉型升級,成為擺在中航工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。從國內一些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得到啟發,商業能夠借助互聯網實現轉型成功,工業能不能做到?我們的結論是可以的,工業通過互聯網實現成功,不僅可以,而且可能面臨更大發展空間?;ヂ摼W變革,對現有的工業企業,無論是組織形式還是商業模式,都帶來顛覆性的挑戰,可能會徹底改變整個工業面貌。特別是德國提出“工業4.0”高科技戰略計劃以后,我們的壓力很大,我們明顯感到國外的一些企業,已經在變化。
林左鳴表示,中國航空人原來做了大量轉包零部件,可以說,全世界幾乎所有大型客機都有我們做的零部件,但這種情況基于兩種現實正在悄然改變,一種是如今更多使用復合材料零部件,復合材料采用全新設計、全新工藝制造,這種技術在西方先進航空制造國家也屬于新領域,帶有一定壟斷性,并不愿對外擴張轉包和加工,而是自己做。更重要的是,工業4.0采用智能化制造,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無人化,這就帶來一個重大突破,即工業成本大幅降低,并持續保持這種低成本,而過去則是大量采用勞動力進行工業生產,包括勞動力在內的工業成本是線性增長的,隨著規模增加,成本不斷增加,隨著時間推移,勞動力成本也不斷增加。如果工業4.0實現,無論在美國、中國或非洲,在采用機器人生產的前提下,成本都是相同的,工業機器人的投資和價格,都會有一個基本相同的國際化水平。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將一去不復返。
林左鳴認為,對于很多新的產品來說,如果采用先前的模式,通過銷售渠道,投入大量的廣告資金,擴大宣傳讓客戶逐漸接受新產品,這種形式給企業經營帶來很大風險。比如對于中航電子來說,根據摩爾定律,約每隔18-24個月電子產品性能便提升一倍,等產品剛剛做成熟了,技術可能又將被取代。而互聯網可以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,互聯互通的形式決定了公眾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參與,可以為市場開發提供很好的“長尾效應”,很多個性化的小眾需求,一旦通過互聯網聚集起來,將形成巨大市場,這種情況在當前的商業環境里已經比比皆是。
因此,企業越小越有活力,企業變大容易產生大企業病,活力降低,而頂層管理人員畢竟沒有直接面對市場,在商戰中屬于“聽不到槍炮聲”的群體,在遠離前線的指揮所里,一些決策就可能不準確;但通過互聯網,管理層級可以大大壓縮,扁平化的管理可以讓管理層在第一時間就能感知到市場的需求,可以第一時間聚集資源推動創新。中航工業50萬人的團隊蘊藏了巨大的創新創業能量,能夠第一時間用網絡化、扁平化的形式聚集起來,而這在傳統企業組織形式里是完全無法做到的。
林左鳴提到,商業有個阿里巴巴,希望工業有個“愛創客”。中航聯創平臺不僅僅發布制作中航工業的創意和產品,所有企業都可以入駐參與。團隊初步設想,爭取5年融資300億左右,形成千億左右的經濟規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