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航空領域,大飛機的制造技術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水平。
依靠自主創新,大連四達在航空領域成功登頂,由“制造”蝶變為“創造”,為大連“智”造插下新地標。
大飛機國產化,是我國飛機制造業多年來的發展目標,但要面對的第一個難題是:上百米的弧形機身對接、制孔要精確到毫米,即使最熟練的工人也難以通過手工完成。在大連四達公司,公司自主研發的“飛機壁板爬行制孔機器人”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,到今年已經服務于多家企業的國產大飛機制造項目。
大連四達高技術發展公司工程師武飛:
“它采用的是一個柔性軌道,可以在飛機制孔中把軌道直接吸附在飛機壁板表面上,然后沿著飛機接縫進行環形的制孔。在飛機表面復雜曲率的情況下,準確地能找到它的法線位置?!?/strong>
大連四達公司研發這一項目已有八年,累計投入資金上億元,盡管一度受到同行質疑,但它們還是決定從最難的智能化部分入手,先后在制孔機器人、關節臂等領域取得74項國家專利。今年它們的大飛機數字化制孔、鉚接項目,同時躋身“國家863計劃”、“國家重大智能專項”和“國家04重大專項”,讓越來越多行業巨頭對它們從質疑變成肯定。
大連四達高技術發展公司總經理李東栓:
“主要著重做高端智能化,比如說數學的算法、軟件的設計以及智能元件的一些創新上,把一些普通的機械產品都是外協出去的,外協解決這些問題附加值也比較低。智能這一部分是我們主要的利益所在?!?/strong>